又到一年一度教師節(jié)。在此先祝愿辛勤在各自崗位的老師們說一聲:“節(jié)日快樂,您辛苦了”。
又到一年一度教師節(jié)。在此先祝愿辛勤在各自崗位的老師們說一聲:“節(jié)日快樂,您辛苦了”。今年,對于高校教師來說,今年的教師節(jié)來得非同尋常,它在一個“似乎”波瀾壯闊的關于本科教育的宏圖背景下展開。
教育砥礪求變,回歸之路依然艱辛
在教師節(jié),高校本科教育砥礪求變的東風,是給中國本科教育以未來,也是給所有奮斗在本科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最深的祝福。
三個月前,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。作為改革開放40年來第一次全國本科教育大會,會議重點強調堅持“以本為本”,推進“四個回歸”,強調教師“立德樹人”。
簡單地說,就是高校要以本科人才培養(yǎng)和本科教育質量為本,“四個回歸”;即回歸常識、回歸本分、回歸初心、回歸夢想。會議期間,150所高校聯(lián)合發(fā)表《一流本科教育宣言(成都宣言)》,提出培養(yǎng)一流人才,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十條宣言。
說“似乎”還是有點保守,但總是有原因的。因為會議所揭示的內容令人振奮,既直指目前高校教育所存在的痼疾:本科學習要求的低標準導致學生不安于學,科研掛帥急功近利的評價機制導致教師不安于教,理想退潮與社會價值失范導致大學教育的價值迷惘與犬儒功利。但目前對會議的精神所有高校尚在學習傳達之中,能否落實轉化為務實的實踐,是如同以往許多很好的政策因為難以落實不了了之,還是行將成為中國本科教育的歷史轉折點,還有待觀察。
高校不是象牙塔,改革面臨壓力
首先來自于社會性的道德滑坡與功利與浮躁的成功學的影響;近年來,某些高校教師跑“部”錢進、性侵丑聞、學術造假、挪用資金等事件不絕于耳,已經玷污了高校教師的整體形象,但利益面前總有人來闖紅線,良好的價值觀的塑造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
其次來自高校評價體系的固有困境。師德師風難以量化考核,教書育人的成效難以短期評估,相比而言,數(shù)論文比項目的晉升評價體系簡單粗放,但宜于操作,如果不能給潛心教學的教師良好的晉升通道,回歸本分只能停留在紙上。
再次來自于社會公眾的價值觀。如果家長和學生普遍只是短視地視大學為謀取職位、追求金錢的敲門磚,如果公眾都認為道德價值的培養(yǎng)是虛無縹緲而無必要的,那么,大學嚴格本科教學管理、提高本科淘汰率的自我施壓,必然面對著外界輿論和圈內考核機制的雙重壓力。
自我革新從來都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前行之路不會一帆風順,但是,跨出第一步畢竟是重要的。而高校,作為象牙塔、良心的堡壘、知識分子的聚集之地,它義無反顧、舍我其誰地承擔著風氣先行和道德垂范的重任。
教師節(jié)的特別禮物
正如無論外界的誘惑或壓力如何,也無論現(xiàn)行的評價機制存在著怎樣的瑕疵,在高校,總有一批知識分子逆浮躁的社會風氣而行,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講壇;總有如許多正直的教師,對中國高校教育的未來滿懷希望。因此,無論如何,國家今年正本清源力倡對本科教育的重視,可謂今年教師節(jié)預支給高校教師的特別禮物。
對于包括高校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,教師節(jié)不只是意味著這一天學生的鮮花和賀卡。學生或社會的肯定和尊敬,固然能讓教師欣慰;但對任何一個有追求的教師,他的視線必然超越了浮泛的虛譽或者微薄的物質利益,而更為注重持久或本質的幸福感。這種幸福感來自于社會對自身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意義和價值的認同,來自于外界對自身的努力付出所作出的客觀和公正的評價,以及關于教育的價值追求的可實現(xiàn)性。
更多閱讀: